背靠巨头,京东安联财险盈利能力仍待纾困
《全球财说》 宋涵 | 2024-05-09
京东安联财险由外资独资变为中外合资后,股权变更仍未停止。日前,该公司股权再次发生调整。
一个专业的外资险企,再加一个顶流的互联网巨头,二者联合成为背后的股东,强强联合效应相对比较明显,京东安联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在二者联合后逐年大幅增长。
经营的目的终极还是要能盈利赚钱,京东安联财险虽然保险业务收入在稳步成长,但盈利的不稳定是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两大股东控股权和经营权各表一枝
近期,中外合资财险公司京东安联财险发布股权变更公告。
2024年4月,京东安联财险第一次临时股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53.33%股权转让的议案》。安联保险集团拟转让全部股权于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安联控股”)。
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安联保险集团为安联控股唯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待交易获批后,安联保险集团将不再直接持有公司任何股权,然实际控制人仍为安联。这意味着安联保险集团从台前走向了幕后。
说起德国安联,也是行业翘楚。其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亦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开放,德国安联在中国陆续取得多块保险牌照。
2018年,安联控股获批筹建,一年后正式开业。彼时,安联控股副总裁陈良曾表示,安联控股成立之初所承载的责任即实现对中国业务的战略管理,集寿险、财险、资管等业务于一身,打造金融“航母舰队”。
其实,这并非京东安联财险今年第一次股权变更。相较安联集团的内部交易,股权实质未变分毫。第二大股东京东则是扎扎实实的股权比例得以提升。
京东安联财险前身是安联保险集团在华子公司安联财险,2003年在广州设立,2010年完成分改子。2018年7月,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增资,引入京东等4家新股东;同年10月,公司名称获批变更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安联财险宣布引进京东之初,答应分配给京东股权正好是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的上限,为33.33%。然随着股东数量由3家变更为4家,股东方出资额和持股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增资方案获批后,京东只拿到了30%股权。但与安联合作,京东在财险板块也有了一席之地。自此,安联财险正式烙上京东印记,安联财险的互联网属性加强。
彼时,安联保险集团持股50%,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股30%,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4%,深圳汇京通达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27%,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33%。
2022年10月映雪投资因自身债务纠纷,其所持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被司法拍卖。最终安联保险集团以5750万元拍下,持股比例增至53.33%,映雪投资退出公司股东行列。
2022年年度股东会上审议通过了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受让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3%股权议案。此议案于2024年3月中旬获批。
自此,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由12.4%降至9.4%,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30%增至 33%。京东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股权比例较最初给京东的配比仍有差距。
虽然在股权占比上,京东屈居第二,但其话语权却是实实在在。
董事会层面来看,京东安联财险董事会成员由1名董事长,4名董事,2名独立董事组成。其中,3名董事来自安联保险一方。而现任董事长毛伟标出自京东。毛伟标自2020年10月加入京东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兼保险板块总裁,整体负责京东集团的保险及相关业务发展和管理工作。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术业有专攻,保险、金融经验丰富。其中,多人也不乏京东任职经历。常务副总经理左卫东、副总经理赵阳、董事会秘书王旌之3人均曾在京东集团任职。对比来看,高级管理人员中竟无一人出自安联集团。
明面上看,安联集团在股权占比上有绝对优势,京东则在经营层面似乎话语权更大,显然安联认可京东对公司发展的助力。
盈利不稳
早期的京东安联财险,尽管背靠安联集团这棵大树,但在激烈竞争下,外资险企普遍带了“水土不服”的病灶。在经历了短暂的扩张后,公司业绩增速开始放缓。京东入股前,净利多表现为亏损。
2018年互联网巨头的入局让这家公司业务快速腾飞,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明显。2018-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2.41亿元、25.29亿元、37.66亿元、49.30亿元、52.57亿元。
2017年才正式进入微盈利模式,只是现阶段尚未进入稳定的盈利周期。2017-2022年净利2710.02万元、3272.77万元、452.77万元、3855.84万元、264.11万元、-1703.89万元。
4月29日,京东安联财险发布2023年度财务报告。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6.92亿元,净利0.30亿元。
一般而言,险企盈利与否主要取决于投资端和承保端两头。2023年权益市场震荡下,不少险企投资端受挫,拖累净利下滑。京东安联财险2023年能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和汇兑收益均扭亏为盈,叠加其他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大增影响。
2023年公司投资端表现置于行业来说,相对较好。公司2023年度净资产收益率2.43%,总资产收益率0.40%,投资收益率3.39%,综合投资收益率2.87%。而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3年4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显示,财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2.93%,年化综合收益率2.87%。
在发布年报前一日,京东安联财险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99亿元,净利0.31亿元,与2023整年净利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投资端表现,京东安联财险承保端承压明显。承保能否盈利主要取决于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两大部分。
2024年一季度,公司综合成本率100.80%,超过盈亏线100%,承保端面临亏损。其中,综合费用率30.50%,综合赔付率70.30%。
事实上,自2022年起公司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综合成本率这一指标起,就在盈亏线之上。赔付率还居高不下,大体维持在70%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浪金融曝光台、监管机构、黑猫投诉、微博、舆情等数据,因投诉量多、解决效率低,京东安联财险登上新浪财经“2024年金融315投诉红黑榜”,位列黑榜第五名。查看负面关键词多为拒绝理赔、欺诈等字眼。
2023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受理监管部门转办的正式投诉案件214件,按投诉事项分析,理赔类纠纷占比81.78%。承保类纠纷占比8.88%,保全类纠纷占比3.74%,续保类纠纷占比2.8%,其他纠纷占比2.8%。
此外,公司偿付能力似有不足。2024年1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53.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4.9%,分别同比下滑6.8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
2023年1-4季度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69.8%、166.6%、187.3%、191.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50.9%、145.1%、159.8%、160.1%。与行业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相差较大。
不同于其他财险类公司险种经营,京东安联财险保费结构主要以非车险为主。2024年1季度,实现签单保费14.50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仅1.71亿元。经纪和直销渠道分别占比56.83%和29.45%。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依托互联网场景,2023年退货运费险在保险业务收入中贡献排名第一。退货运费险于2019年脱颖而出成为单列险种,2022年第一次超过责任险成为公司第一大险种,高达12.84亿元。第二大险种责任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样大增,由2018年4.28亿元,增至2023年12.10亿元。
而有着相似发展路径的互联网系国泰财险,险种结构在悄然生变。自2016年蚂蚁集团战略注资后,当年责任险保险业务收入仅次于车险晋升为第二大险种。2017-2020年,责任险连续4年霸榜国泰财险第一大险种。不过2021-2023年险种结构调整,责任险地位下滑,以健康险和车险为主。也正是在2021年,国泰财险净利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不过异曲同工的是,盈利不稳定。
据行业人士表示,受业务模式制约,互联网系险企从事的险种大多不占盈利优势,难以实现承保利润。像这些公司从事的退货运费险,也是较难赚钱的。整体的业务质量还有待提升。
以京东安联财险为例,2023年原保费收入居前五的险种,包括以退货运费险为主的其他险种、责任险、机动车辆险、短期健康险在内的4项承保均亏损,合计承保亏损金额高达3.06亿元。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财说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